城鎮污泥無害化指標抗疫需求,未來標準的研究發展方向
【上海水處理設備網www.esdzu.com】城鎮污泥作為城鎮污水處置過程中的肯定產物,必需經過處置方可進入處置環境。污泥處置處置應遵循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原則。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技術關注的重點集中在穩定化、減量化和資源化上,無害化鮮有涉及,主要體現在相關規范的內容中。
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流行期間,有必要重新研讀、審視、討論一下現行標準:研讀一下無害化的真正含義,審視一下相關無害化指標能否滿足抗疫需求,討論一下未來標準的研究發展方向。
1城鎮污泥相關規范概況
目前,與城鎮污泥相關的現行國家規范共有8項:GB/T23484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分類》GB/T23485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24188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泥質》GB/T24600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泥質》GB/T24602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單獨焚燒用泥質》GB/T250312010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制磚用泥質》GB42842018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規范》此外還有若干行業規范和地方標準,例如:CJ/T3622011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林地用泥質》DB11/T14282017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能源消耗限值》
總體上,國家規范集中于污泥泥質標準(7項)構成了污泥規范體系的基礎。泥質標準的核心規定了污泥處置后產物的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指標。
污泥泥質國家規范中,GB/T24602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單獨焚燒用泥質》GB/T250312010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制磚用泥質》涉及污泥資源化利用,其處置方式為熱化學法,因此未針對無害化作專門規定;其余5項國家規范涉及無害化指標,主要依據均為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
2無害化的內涵
城鎮污泥泥質規范中均包含“污染物指標”除此之外,與土地利用和填埋相關的泥質標準規定“衛生學指標”或生物學指標,以下同)局部規范還規定“種子發芽指數”
污染物指標主要包括重金屬以及POP濃度含量;衛生學指標主要表征污泥中病源微生物含量;種子發芽指數表征污泥的植物毒性。從廣義上講,三者均屬于“害”類指標。由于上述污染物處置技術還不成熟,一般依靠管理手段加以限制;種子發芽指數作為資源化土地利用的基礎數據,無害化方面采用較少;而衛生學指標成為目前污泥無害化水平的唯一參考指標。
無害化依據泥質規范所引用的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中規定:糞便無害化處置指“減少、去除或殺滅糞便中的腸道致病菌、寄生蟲卵等病原體,能控制蚊蠅孳生,防止惡臭擴散,并使其處置產物達到土地處置與農業資源化利用”要求。
因此,現階段污泥無害化是指通過適當處置,減少、去除或殺滅污泥中病源微生物,控制蚊蠅孳生,防止惡臭擴散,并使其處置產物達到土地處置與農業資源化利用的衛生學指標。病毒屬于病源微生物,殺滅病毒顯然屬于目前“無害化”所包含的范圍。實際操作中,因為物理(機械脫水除外)化學處置過程的溫度遠高于病源微生物滅活要求,因此污泥無害化主要關注生物處置過程,即厭氧消化和好氧發酵上海半導體超純水設備。
3污泥泥質相關規范中無害化指標分析
3.1污泥泥質規范中無害化指標要求
如前所述,5項污泥泥質國家規范中包括無害化指標要求,分別是GB/T23485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24188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泥質》GB/T24600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泥質》和GB42842018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規范》污泥泥質國家規范中無害化指標要求匯總見表1
表1污泥泥質國家規范中無害化指標要求匯總表
上述規范共涉及無害化指標4項:蛔蟲卵死亡率、蠕蟲卵死亡率、糞大腸菌群菌值、細菌總數,限值分別為95%95%0.01108MPN/kg干污泥;其中3項涉及2個標準(GB24188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泥質》GB42842018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規范》強制性條款:蛔蟲卵死亡率、糞大腸菌群菌值、細菌總數;此外,2個推薦性標準(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5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中,增加“不得檢測出污染性病原菌”規定。
通過表1可以看出,指標項設置大同小異。還有一個隱含的共同點:盡管上述規范起草單位不同,但均將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列入規范性引用文件。
3.2規范解讀
作為污泥無害化指標來源依據,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最新版本,也是全文強制性規范,具有極強的指導性。上海純水設備
規范針對好氧發酵、厭氧與兼性厭氧消化、密封貯存、脫水干燥糞尿分集處置糞便分別制定衛生要求,還特別規定“清掏出的貯糞池糞渣、糞皮,沼氣池沉渣、各類處置設施的污泥,應經高溫堆肥無害化處置合格后方可用作農業施肥”由此也確立好氧發酵相關衛生要求是無害化土地利用的前提條件(見表2
表2GB79592012好氧發酵與厭氧消化衛生指標要求匯總
從表2可知土地利用無害化指標包括:蛔蟲卵死亡率≥95%糞大腸菌群菌值≥10-2不得檢出沙門氏菌。
3.3堆肥溫度與維持時間相關規范規定
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對于堆肥工藝還從堆溫、繼續時間等運行管理角度給予規定,但與實際操作存在距離,且界定模糊。主要體現在堆肥技術規程中,例如,北京市地方規范DB11/T2722014生活垃圾堆肥廠運行管理規范》規定:高溫發酵過程堆層各測試點溫度在55℃以上并保持57d;CJJ522014生活垃圾堆肥處置技術規范》規定:主發酵的堆層溫度控制及發酵時間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堆層各測試點溫度均應達到55℃以上,且繼續時間不應少于5d或達到65℃以上,繼續時間不應少于4d
2設計主發酵時間不宜小于5d
從全球范圍看(見表3對于堆肥無害化溫度指標近似,為5565℃,維持時間差距較大,最短3d即可,最長需要15d
表3國外堆肥溫度與繼續時間要求
4規范討論
4.1現行規范要求能否滿足疫情基本需要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環境中30min可有效滅活病毒。
與GB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規范中涉及的病源微生物比對分析,COVID-19總體上與蛔蟲卵、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滅活條件近似,因此可以推斷,符合現行規范的運行能夠滿足本次疫情基本需要(見表4
表4病源微生物滅活條件與標準要求
4.2無害化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本次疫情使我不得不正視無害化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諸如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52009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中“不得檢測出污染性病原菌”規定說明:規范起草者意識到風險,并盡最大努力規避風險。
現行規范中應該增加衛生學指標項目,日常或疫情流行時期臨時設置相應病毒或可以覆蓋范圍的指示性微生物檢測項目,切實將無害化檢測落到實處。
4.3技術規范與管理規范能否互補
從GB79592012世界各地的規范實踐都可以說明,技術規范與管理規范具有互補性。以堆肥為例,堆肥方式、提留時間、最高溫度與無害化水平緊密聯系。因此,建議現行污泥規范也應考慮采用技術規范與管理規范相結合的方式,增加科學性,也增強可操作性。
當然,規范的核心指標,如最低堆體溫度應根據實際情況作針對性調整。
4.4同一行業如何形成共識
同樣是國家規范,同樣是污泥泥質標準,但口徑尚不一致,這也是困擾目前污泥行業的問題之一。例如:細菌總數是否應納入污泥無害化指標體系?蛔蟲卵死亡率,還是蠕蟲卵死亡率?
5結語
有機固廢處置處置領域中,污泥是規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但疫情當前,再研讀現行規范時,發現問題的存在方式和對問題認識的角度都有所變化上海純水設備。
一方面,現行規范的規定,應以疫情為契機,總結經驗教訓,梳理完善相關規范內容,使之在無害化方面能夠真正發揮應有作用。
另一方面,無害化是資源化的前提,對于污泥,真正意義的無害化應該關注自然環境、人類和資源化服務對象,即污染物指標、衛生學指標和植物毒性指標。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未來還應將污染物的去除和生物毒性的降解納入現有的規范規范中,依靠衛生學指標,為污泥實現完全資源化目標掃清障礙,真正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一篇: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進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融資的 2021/4/13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