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智慧園區區域分布格局
目前,國已經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智慧園區區域分布格局。
東部沿海區域,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以其大量的園區平臺作為基礎,因此成為全國智慧園區建設的三大聚集區。
環渤海地區擁有大量大型企業總部和重點科研院校,國內科技創新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截至2018年底,環渤海地區擁有28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經濟發展迅速,智慧園區建設需求旺盛。
長三角地區各省市均大力支持智慧園區建設,其中作為智慧園區建設的先行地區,上海從政策規劃、技術規范和行業組織等層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一是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本市智慧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智慧園區“圍繞一個目標、聚焦四個重點、促進二個轉變”推進思路。二是起草制定了國內首個智慧園區地方規范《智慧園區建設與管理通用規范》率先提出包括設施、管理、服務、產業等在內的完整的智慧園區總體框架,創新性地對工業區、商務園、科技園、創意園等不同的園區類型提出了差異化建設內容。三是積極助力智慧園區市場化推進機制的形成,指導成立了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截至2017年,共發展會員102家,其中園區會員50家。
江蘇省、浙江省對于智慧園區建設同樣積極,江蘇省全省9個國家高新區中有6個進行了智慧園區建設,22個國家經開區中有10個進行了智慧園區建設;浙江省則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從多個層面給予支持。
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產業集中度較高,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佛山市等工業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智慧園區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效果。例如,深圳借“工改工”示范項目建智慧園區,通過信息化助中小企轉型發展,目前已建設有天安云谷智慧園區、寶安科技園升級智慧園區。
中部沿江區域,自《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公布實施以來,純水設備沿江鄉村群在政策支持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趨勢越加明顯,中西部地區銜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契機凸顯,使得中國沿江地區智慧園區建設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西部區域,西部地區憑借產業轉移機遇,結合各自地域特色和園區產業發展基礎,正加緊布局智慧園區建設工程。接下來的35年內,中國中西部地區智慧園區建設或將來迎來全新的建設浪潮。
順應智慧鄉村發展方向
現階段,國智慧鄉村建設已形成遍地開花的總體格局,除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外,成渝經濟圈、武漢鄉村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圈等中西部地區的智慧鄉村建設均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其中,智慧園區是當前智慧鄉村投資的重點方向之一。智慧園區智慧園區作為智慧鄉村的特色功能區塊和重要組成局部,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智慧園區的建設涉及園區一卡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空調、智能照明、能源管理、環境監測的系統應用,直接帶動物流網、云計算以及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
為此,全國各地正加強園區智慧化的建設投資力度,各地不同類型的園區也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與市場競爭情況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規劃,智慧園區發展前景可期。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一篇:2019年污水處置的市場需求將加速釋放,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2019/5/11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