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純水設備解讀:與“一污普”,二污普”“相比,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如何編制
【上海水處理設備網www.esdzu.com】從2007年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簡稱“一污普”2017年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污普”十年間,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以及污染源的類型、分布、規模和性質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結合兩次普查數據,深入分析了這十年我國生態環境維護形勢的變化,希望能為“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編制,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
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時優化。兩次污染源普查之間的十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時期我國人口由132129萬人增至139008萬人,增加6879萬人,增長超越5%城鎮化率由45.89%增至58.52%提高近13個百分點。GDP由270092億元增至832036億元,增幅超越200%人均GDP增幅也接近200%第二產業占比由47%降至40%降低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由43%增至53%提高近10個百分點。十年間,國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均發生較大轉變,人口小幅增長的同時城鎮化率顯著提高,經濟總量取得質的飛躍、人均GDP大幅增長,第三產業規模和比重繼續上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上海超純水設備
能源消費總量繼續上升,水資源節約和能源集約利用加強,資源消耗強度不時降低。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時期我國用水量由5818.67億立方米增至6043.40億立方米,增長4%左右;人均用水量由441.52立方米/人降至435.91立方米/人,下降1%左右;單位GDP用水量也由200立方米/萬元降至70立方米/萬元,降幅達65%能源消費總量由311442萬噸規范煤增至448529萬噸標準煤,增長44%其中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高超過6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由1.15噸標準煤/萬元降至0.54噸標準煤/萬元,降幅超越50%總體看,雖然我國資源能源消耗總量較大、非清潔能源占比仍較高,但是利用效率不時提高、結構不時向好。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不時增長,環境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時期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由3387.30億元增至9538.95億元,增長近兩倍;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降低0.10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增速低于GDP增速;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中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而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比重降低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環境公共服務方面,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近6個百分點,建制鎮污水處置率提高近32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提高近36個百分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近25個百分點。環境污染治理更多投資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環境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重點行業治污能力顯著提升
從普查對象看,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數量增加,采礦業和電力熱力等資源能源消耗密集型行業企業數量減少。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由157.55萬個增加到247.74萬個,增加90.19萬個。其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行業增加較多。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等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數量增長20%~60%左右;采礦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與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企業數量減少34%~93%左右。標明我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發展戰略取得實效。
局部重點污染行業企業數量減少、產品產量增加,行業集中度和規模化提高。造紙制漿、皮革鞣制、銅鉛鋅冶煉、煉鐵煉鋼、水泥制造、煉焦等行業的普查對象數量分別減少24%36%51%50%37%和62%產品產量則對應增加61%7%89%50%71%和30%單個企業平均產量分別提高113%67%288%202%170%和242%重點行業產業集中度提高,產業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嚴格環境準入等結構調整政策取得積極效果。
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大幅增加,養殖結構明顯優化。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數量由8.17萬家增加到37.88萬家,增幅達364%全國畜禽養殖量(折合生豬當量)由4.41億頭增加到8.11億頭,增幅達84%其中生豬養殖量由2.55億頭增加到4.88億頭,增幅達91%養殖結構顯著優化,以生豬為例,相比“一污普”規模養殖場(500頭及以上)養殖量占比由22%變化為41%規模化養殖數量明顯提升。同時,規模養殖場清糞模式進一步優化,規模養殖場干清糞的比例由“一污普”55%提高到二污普”87%畜禽養殖規模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清糞模式的改變有利于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增長明顯,處置能力大幅提升。與“一污普”相比,二污普”全國集中式污水處置廠、生活垃圾處置廠和危險廢物處置廠的普查數量,分別增加7.60萬個、0.21萬個、0.11萬個。鄉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效果顯著,城鎮污水處置廠數量增加超越5倍,設計處置能力增加近兩倍,實際污水處置量增加兩倍。生活垃圾處置廠數量增加86%其中垃圾焚燒廠數量增加3倍,焚燒處置量增加近6倍。危險廢物處置廠數量增加8倍,設計處置能力提高10倍左右,集中處置利用量提高12倍左右。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和處理能力的提高得益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加,提升了國環境公共服務水平。
廢水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處置效率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二污普”工業企業廢水處置設施數量和處置總能力,分別是一污普”2.4倍和1.3倍,化學需氧量、氨氮去除率分別提升18%和12%二污普”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水直接排放的比例,由“一污普”50%降低到10%化學需氧量單位豬當量排放強度降低57%由于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的提高,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綜合去除率由“一污普”70%和53%提升至“二污普”85%和78% 上海超純水設備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重點行業排放強度下降明顯。化學需氧量(同口徑下可比)方面,二污普”生活源增加了農村居民生活排放,扣除該部分后,與“一污普”同口徑下,二污普”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46%相比“一污普”二污普”造紙制漿、銅鉛鋅冶煉、皮革鞣制和焦化幾個行業的產品產量分別增加61%89%7%和30%但是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減少,其中造紙制漿、皮革鞣制和焦化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減少84%80%和91%銅鉛鋅冶煉行業廢水重金屬排放量減少80%4個行業的單位產品排放強度分別下降90%81%93%和89%
南方地區水污染物治理效果好于北方。相比“一污普”二污普”各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但是黃河和西北諸河流域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其他流域。多數流域的單位地表水資源排放強度也下降,但黃河、淮河和遼河流域的單位地表水資源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有所增長,分別增加10%18%和3%特別需要加快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進程。
大氣防控形勢發生變化
廢氣治理設施增加,污染物去除效率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綜合去除率,由“一污普”49%2%和97%提升至“二污普”85%31%和98%二污普”工業企業脫硫和除塵設施數量分別為7.67萬套和89.79萬套,分別是一污普”3倍和5倍(一污普”未統計調查脫硝設施數量)工業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綜合去除率分別提升37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移動源主要通過機動車新車排放規范不時加嚴和老舊車淘汰,實現污染減排。
主要污染物排放大減,重點行業排放強度銳降。與“一污普”同口徑相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下降72%34%和65%相比“一污普”二污普”水泥制造、煉鋼煉鐵、焦化和銅鉛鋅冶煉行業的產品產量分別增加71%50%30%和89%但是煉鋼煉鐵、焦化和銅鉛鋅冶煉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54%78%和78%單位產品排放強度分別下降69%83%和88%水泥制造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23%單位產品排放強度下降55%
火電行業排放量占比下降,工業爐窯、無組織排放貢獻大。一污普”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比分別為50%62%二污普”下降為28%27%而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占比由“一污普”13%17%增長為“二污普”24%2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由“一污普”10%7%增長為“二污普”16%22%排放占比上升明顯。水泥、鋼鐵、石化以外的工業爐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源排放量的34%21%10%固體物料堆場顆粒物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源排放量的19%顆粒物的重要排放源。
環境質量改善效果顯著
水污染治理效果顯現,地表水質改善顯著。十年以來,國七大水系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升1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地表水質整體提升顯著。七大水系中,除黃河水系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沒有提高外,其他各水系都有提高,其中海河和遼河水系,分別增加53%和41%除珠江水系外,各水系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都有所下降。特別是淮河、遼河等水系,地表水資源量減少的情況下,水質改善明顯,分別由中度和重度污染變化為輕度污染,主要由于污染物排放量減少導致。
藍天捍衛戰成效顯著,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改善明顯。由衛星遙感監測圖分析,相比“一污普”二污普”期間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尤其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絕大部分鄉村空氣二氧化硫濃度達標;二氧化氮和PM2.5濃度均有一定幅度下降。相比開始實施新標準的2013年,2017年全國二氧化硫、PM10和PM2.5年均濃度顯著下降,二氧化氮年均濃度下降幅度稍小,分別下降55%36%40%和30%由于二氧化硫控制效果顯著,國出現酸雨鄉村的占比由“一污普”56.2%下降到二污普”18.8%其中較重酸雨和重酸雨鄉村占比分別由25.2%和9.4%下降到6.7%和 0.4%與我國二氧化硫污染減排和質量改善同步。上海超純水設備
生態環保工作任重道遠
總體來看,與“一污普”比對,此次普查效果反映我國十年間經濟社會發展質量不時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實力增強,重污染行業企業數量下降;污染治理能力和效果明顯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環境質量改善顯著。普查充分反映了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維護工作取得的顯著效果,由此堅定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但是新形勢下我國生態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復雜、任重道遠。
當前影響環境質量的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還處于千萬噸量級,對我國當前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都至關重要;農業源、生活源對水污染物排放貢獻較大,機動車對氮氧化物的排放貢獻大,工業、生活和機動車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貢獻大,這些污染源涉及的主體多,污染治理任務艱巨。近一半的工業固體廢物未得到綜合利用,尾礦、煤矸石、磷石膏、其他廢物綜合利用率相比較低;危險廢物年末累積貯存量是一污普”近兩倍,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工作依然突出。農村和西部環保基礎設施相對全國或者東部地區較滯后,需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因此,建議圍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十四五”生態環境維護規劃等工作,以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維護為目標,加快推進企業端清潔生產和污水處置廠提標改造,上下兩端發力,做好化學需氧量的治理,加強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氨氮治理;加強堆場及其他無組織顆粒物、非電領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加強有色冶煉、有色采選、金屬制品、黑色金屬冶煉、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煤炭采選等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加強固體廢物處置利用,建設“無廢社會”強化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提高設施負荷水平,加強次生污染治理與監管。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一篇:杭州GMP純化水設備解讀:地下式再生水廠的優勢 2020/6/16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