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污水處置后產生的污泥,將探索用于林地種植土等資源化途徑
北京市城鎮污水處置規范高于國標,污水處置能力六年來提升近70%再生水利用量位居我國第一,黑臭水體整治全部完成,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的信息顯示,2018年,全市共立案獎勵涉水環境違法行為407起,獎勵金額9201.45萬元,獎勵金額同比增長64.6%
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水污染防治法和條例的貫徹實施情況開展了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執法檢查組副組長劉偉表示,檢查中發現,局部城鄉結合部地區由于現狀建設與規劃不一致,沒有鋪設污水收集管網,生產生活污水未經收集和集中處理,純水設備保養直接通過房前屋后的溝道、坑塘、馬路邊溝等小微水體排入自然環境,對相關河道發生污染。
檢查中還了解到全市1206個行政村已解決污水收集處置問題,占30.69%剩余七成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置仍未建立長效機制。局部農村地區,村莊分散,污染點多面廣,依照城鎮方式建設污水收集處置設施利息高、難度大,無論分村建設還是多村集中建設污水處置廠,目前都難以達到治理效果。還有的農村污水處置廠,由于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及運行維護資金,處于閑置停運狀態。
隨著本市污水處置量的繼續增長,污泥產量也大幅度增加,目前基本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劉偉表示,2018年全市共無害化處置污泥100多萬噸。依照國家公布的固廢管理和土壤環境等相關政策,無害化處置后的污泥產成品難以輸送至外省市加以利用,目前在本市也未得到廣泛利用,造成大量污泥臨時堆放,既占用土地資源,又形成新的環境污染風險。
為此,執法檢查組建議,從源頭上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防止小微水體對河道的污染。此外,處置污水發生的污泥其特點為有機物質含量高,經過無害化處置后可以變廢為寶,實現有機物質的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泥堆放造成的環境風險。因此,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園林綠化、百萬畝造林工程、土壤改良、苗圃種植和礦山修復等領域,大力開展無害化處置污泥綜合利用試點。
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目前,本市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小紅門、高安屯、槐房等13座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處置能力達到6128噸/日,基本實現了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置。已開始探索無害化污泥用于林地種植土等資源化途徑。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 純水設備 , 上海純水設備,純水設備保養- 上一篇:純水設備保養解讀:如何降低廢水中COD鹽度 2019/6/12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