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治理的技術發展方向及商業模式探討
第一,工業廢水處置技術特別復雜。對治理工藝的選擇要考慮很多方面,包括污染企業的生產工藝。工業廢水的處置工藝復雜,有些企業投資不夠,沒有處置好廢水;有些企業投資夠了卻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導致出水不達標,也不能實現預期效果。工業廢水成分復雜,不像市政污水污染物單一,技術相對簡單。
第二,工業廢水處置技術水平有限。從目前掌握的技術水平看,國內很多工業廢水的處置在理論上是達不到規范的也許檢查時能應對,但是不能達到真正的臨時穩定運行。如制藥廢水、味精廢水等,處置難度很大,現有的技術水準還有待提高。
第三,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不只廢水難處理,對經濟貢獻大的高產污企業還會繼續存在就制藥行業來說,國很多制藥廠是初級制藥,產污量很大。國外藥廠把這些初級產品買走做一些化學加工以提高藥效,這時的產污量比較少,發生的價值更多。上海水處理設備但是國的制藥生產技術沒那么發達,只能“干笨活”不只附加值有限,還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第四,工業園區廢水處置問題。工業園區本意是將工業廢水集中處置,但是現實運作中又造成了新的問題。工業廢水都集中到一起后,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處置廠,每個工廠的廢水要處理到一定水平才干進入污水處置廠。后果是容易處置的污染物質工廠自行處置了末端的污染物質大部分都是難以處置的最終導致污水處置廠運行負荷非常高,無法實現污染物的削減。
第五,負效應”問題。一些產生污染的企業并不想在廢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逐利的企業還會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工業廢水的治理除了應付環保部門檢查以免于被責罰外,并無益處,反而增加了本錢。企業的趨利性導致工業廢水不能真正有效處置。
第六,市場混亂問題。銜接工業廢水治理項目的治污企業(環保公司)魚龍混雜,因此,行業中形成了惡性競爭,導致一些曾經致力于工業廢水領域的企業在遇到機會時紛紛轉型。
第七,規模效應問題。很多工業廢水處置項目的單子不夠大,與市政污水處置相比,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發生大企業。雖然這個領域也有優秀的環保公司,但是很難像市政污水處置企業那樣日處置規模達到百萬甚至千萬噸。
第八,商業模式問題。每個環保公司都有出奇制勝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模式仍為“設計、推銷、施工”其他普遍適用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
第九,零排放誤區。國推行工業廢水處置零排放已經多年,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國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零排放的誤區使很多企業在此問題上盲目上設備、上技術。
第十,排放規范難落實、監管不嚴問題。監管不嚴、一刀切”脫離實際是一些行業排放規范難以落到實處的主要原因,工業廢水處置行業也存在同樣問題。
- 上一篇:”污水零直排區”所遇問題解決大全 2019/6/21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