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最豐富的長江流如何解決跨省治理難題
其實,跨省河流污染責任劃分不清晰、上下游溝通協調機制不暢、賠償責任難認定等問題不只發生在淮河流域,作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的長江流域同樣面臨跨省治理難題。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方法(試行)以下簡稱《方法》明確提出當跨省(市)界斷面出現水質預警的斷面涉及不同省(市)多個地級及以上鄉村時,由生態環境部統籌協調制定整改計劃。方法適用于長江流域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11省(市)局部或全部的國土區域。
業內人士看來,此舉將完善長江流域在全國層面的水質監測體系,長江跨省治理迎來利好。
首個國家層面流域水質監測預警方法
近年來,國在國家層面不時完善水體跨流域治理政策。早在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當時就提出要加強省界等重要控制斷面、水功能區和地下水的水質水量監測能力建設。2015年2月,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要求完善流域協作機制。2017年12月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指出,加強環境應急預案編制與備案管理,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監管與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南通純水設備。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分析認為,方法》出臺是水十條”落到實處的體現。目前我國黃河、淮河、珠江等其他流域都沒有國家層面上的監測方法,雖然每個省都有檢測體系,但從國家層面做出安排的只有長江。
方法》明確指出,本方法所稱監測預警,指根據長江流域國家地表水監測斷面監測結果,對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差或存在完不成年度水質目標風險的及時向地方政府進行通報、預警,推動做好長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生態環境部將負責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工作,純水設備建立健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體系,組織開展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每月向相關省級人民政府和地級及以上鄉村人民政府通報水質狀況;每季度向出現預警的地級及以上鄉村人民政府通報預警信息,抄送所屬省級人民政府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成員單位,并向社會公開相關預警信息。
長江是國第一大河,擁有占全國1/3淡水資源、3/5水能資源儲量以及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每年長江供水量超越2000億立方米,供給約4億多人飲水。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曾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長江流域的水環境狀況仍十分嚴峻,水質型缺水、飲用水源安全隱患、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破壞等問題都尚未從根本上解決,長江水環境維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一個嚴峻的現實是長江流域近年來不時曝出跨省固廢污染大案。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2018年5月警方曾勝利破獲一起由交通運輸部、公安局掛牌督辦的重大環境污染案,初步核實污染長江環境有毒物質4400多噸,涉案金額30多萬元,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2017年10月12日,長江安徽段銅陵市境內的上江村江灘,被發現人為傾倒大量工業垃圾,爾后公安部門在長江安徽段查獲近萬噸外省工業垃圾,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臨時從事長江環境維護的安徽省長江環保協會會長胡師斌告訴界面新聞,近年來,長江安徽段固廢傾倒、公開排污等現象在政府的治理下已經逐漸消失,但是偷倒、偷排仍然難以得到遏制。
而在涉及跨省(市)水污染事件處置機制方面,各地政策不一。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對跨省的江河、湖泊、水庫,交界地環境維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質監測,純水設備發現異常或者發生水污染事故的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并向省人民政府環境維護主管部門演講。省人民政府環境維護主管部門接到演講后,應當及時與相關省(市)環境維護主管部門協調溝通。
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中雖沒有涉及跨省(市)水污染事件處置機制,但是江蘇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強調,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跨省轄市交界斷面達標方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2018年8月《重慶市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修正草案送審稿)中則明確,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其他跨省、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謝德體認為,當出現預警時,一個省(市)不同地區、市縣由省里來協調,不同省(市)由生態環境部來協調。這樣各個省(市)就不能推卸責任,比如上游污染了要拿出整改措施和整改辦法,下游要根據污染水平采取相應措施和辦法,由生態環境部出面協調的力度將更大。
專家建議通過立法解決長江流域綜合環境問題
如何有效做好長江流域跨省份治理,謝德體指出,從國家層面整體維護長江,監測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還應該和已被列入立法規劃的長江維護法》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措施協調完善長江治理體系,保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治理目的
認為,通過立法規范長江的開發建設活動,保證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南通純水設備解決長江流域綜合環境問題。立法也能夠協調長江維護與環境部門、行政區域之間不同利益之間的矛盾,進而深化流域管理體制。
長江維護立法要做好與各類涉水法律的銜接”謝德體認為,還要注重上中下游各自的任務和責任,建立生態維護利益的彌補條款。
跨界水環境治理方法探索上,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特別提出,針對長江流域水環境敏感地區探索開展流域生態彌補試點,切實建立“相互監督、聯防共治”流域治理新機制。謝德體看來,下游享受到好的水質,就應該對上游進行一定的彌補。強調,農業方面要加強生態彌補,結合水禽養殖,減藥減肥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進行防控,通過生態彌補保證農民生活治療不下降。
能夠看到長江流域局部省(市)交界區已經紛紛展開水環境彌補試點的嘗試。比方,浙江和安徽2012年開始針對“一江跨兩省”新安江實施橫向生態彌補試點,以安徽、浙江兩省跨界斷面水質的監測數據為考核依據,若年度水質達到一定考核規范,則浙江撥付給安徽1億元,達不到話,安徽撥付給浙江1億元,建立起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水環境彌補試點。2018年11月初,兩省簽署為期三年(2018-2020年)第三輪試點協議,浙江、安徽每年各出資2億元,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
除了通過生態彌補機制獲取資金。謝德體認為,長江上的水電項目所得也可以劃撥一局部用于環境治理。與此同時,國家在重點項目要加大力度投入,減少貧困地區重點項目地方配套資金。純水設備一些項目上,要積極發動社會參與,吸引民間資金,利用國家資金撬動民間資金參與進來,吸引民營企業進行投資。
要下好跨省治理一盤棋,還必需實現監測信息及時準確的共享發布。謝德體認為,必需建立起自動監測體系。各地要加強監測,縣、市、省、全國層面形成監測手段先進、自動化水平高的整體檢測體系,完全靠人采樣、取水牽扯到經費、錢、時間,通過在線監測把主要指標進行比對、預警能夠做到實效性和準確性。生態環境部監測每個省(市)進水出水斷面,每個省(市)區縣依照區域劃分,監測每個地區的進水出水情況,形成一個水網進行監控,預警。結合生態環境部定期公布水質監測數據和環保督察,形成一定的督促作用,加強水質維護力度。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建華在2018年11月3日至4日舉辦的長江生物資源維護論壇上介紹,長江委通過整合專業監測資源,建立了覆蓋4500個監測斷面的水生態環境監測站網,研發了魚類水聲學、環境DNA 檢測等新技術,提升涉水綜合監測能力。目前,長江委編制了長江流域綜合監測站網規劃》正實施流域管理水利綜合監測站網建設南通純水設備。
此外,謝德體認為,對于違法排污的行為要嚴堵、嚴控、重罰。對于易發生流動污染的船舶、江上餐飲等,要全部清理掉,還有非法采砂、捕魚等都需要地方部門進行嚴格管控,法律層面參考酒駕入刑等增強威懾力。對環保部門和干部獎懲和責任追究方面,各個地方根據國家法律制定制定責任追究方法,除了對當事企業進行問題,還需要對分管的部門干部進行問責。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實驗室純水設備,純水設備 ,工業純水設備,上海純水設備,南通純水設備
- 上一篇:生態環境部針對飲用水源地違法項目清理,要求每日發布水源地通報 2018/11/15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