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積極探索“以濕養濕”,產值達到1200萬元以上
監測數據標明,2018年1-11月,洱源縣彌苴河、永安江、羅時江三條主要入洱海河流主要入湖污染負荷均低于2017年同期。上海純水設備入湖污染物總量逐步削減,為近4年來首次實現11月份洱海全湖總體水質為Ⅱ類發揮了重要作用。
洱源縣環保局副局長李潤榮介紹,洱源縣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大小支流560條,為洱海提供了59%以上的地表徑流水量。為確保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質不時改善提升,縣委縣政府以洱海源頭萬畝濕地建設為最有力抓手,采用退耕還濕、退塘還濕、退經營還濕等措施,洱海流域六鎮鄉三條主要入洱海河流兩側、重要湖泊周圍、沿湖沿江村落下游建設和恢復濕地,讓村落低污染水、農田尾水進入濕地沉淀凈化后再進入河道。
據了解,十二五”以來,洱源縣實施萬畝濕地建設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82億元,累計恢復退化的濕地16418畝。截至目前,洱源縣濕地總面積達3607.8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43%受維護濕地面積1592.77公頃,濕地維護率為44.15%其中,自然濕地總面積3418.12公頃,自然濕地維護率為46.60%
2017年,洱源縣在三條主要入洱海河流兩側、重要湖泊周邊100米,鳳羽河、彌茨河等河流兩側50米實施土地流轉,用于建設生態隔離帶和串株式多塘濕地系統。迄今,共流轉土地1.3萬畝,建設串株式多塘濕地810畝,截污溝100.17公里,生態種植低耗肥耗水作物近3000畝,為洱海維護建起一道堅實的截污治污防線。實驗室純水設備通過建立萬畝濕地“凈水器”每年削減入洱海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近萬噸。
當前,洱源縣正在抓緊建設的濕地達6226畝,2018年底全縣累計恢復濕地面積將達到2萬畝以上。
洱源縣繼續穩步推進濕地生態基礎設施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采取多種措施強化濕地維護管理工作,構筑起洱海源頭堅固的濕地生態系統保壘。隨著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特性和生態功能得到全面維護和改善,濕地面積不時增加,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維護,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得到有效恢復,全縣的濕地資源維護和合理利用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鞏固濕地建設效果、發揮濕地應有的環境效應同時,洱源縣努力解決濕地維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積極探索“以濕養濕”濕地可繼續利用新路子,大力發展東湖濕地海菜種植。目前,已在東湖片區發展海菜種植1500多畝,共有種植戶500余戶,海菜種植的產值達到1200萬元以上。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實驗室純水設備,純水設備 ,工業純水設備,上海純水設備,南通純水設備
- 上一篇:城市污水和供水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下,誰將成為下一個污水處理的 2018/11/30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