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水淡化行業現狀及行業發展中的問題
我國是淡水資源貧乏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068.31立方米。全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與人口、土地和經濟布局不相匹配。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其中108個為嚴重缺水鄉村。根據水利部《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8中數據,2017年,國沿海11省、區、市創造了全國56.34%國內生產總值(GDP但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26.08%總供(用)水量2381.3億立方米,為全國的39.4%南方沿海地區(包括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4省、市)人均綜合用水量約234.39立方米,屬資源性缺水。
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淡水僅占2.5%海水占97.5%此情形下,向海要水,大力推動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彌補淡水資源缺口,對于緩解沿海地區緊張的用水形勢、促進咸水和微咸水淡化利用、保證水資源的可繼續供給意義重大,也是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肯定選擇。
全球海水淡化技術超越20余種,包括反滲透法、低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以及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術等等,以及微濾、超濾、納濾等多項預處置和后處理工藝。從大的分類來看,上海水處理設備主要分為蒸餾法(熱法)和膜法兩大類,其中低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和反滲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術。
主流海水淡化方法概述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十三五”末我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天以上,較2015年末增長113.59%各部委相繼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海水淡化行業發展。
海水淡化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演講: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二、海水淡化行業現狀
受國家政策利好以及資本進入的影響,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迅速。國海水淡化規模從2007年的18.56萬噸/日增長至2017年的118.91萬噸/日。由于近年來建設的海水淡化項目規模以1萬噸/日及以上為主,項目建設周期延長,導致海水淡化能力增長有所放緩。
2010-2017年中國海水淡化能力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海水淡化設施主要分布在天津、山東、浙江、河北、遼寧以及廣東,其中天津的海水淡化規模最大,達到31.72萬噸/日;山東和浙江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海水淡化規模分別為28.26萬噸/日和22.78萬噸/日。
國沿海省市海水淡化工程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下游需求來看,國海水淡化主要用于工業領域。2017年66.56%淡化海水用于工業領域,其中火電企業消耗31.58%淡化海水靠前,鋼鐵企業和石化企業分別消耗13.03%和12.29%淡化海水。從地域來看,南方鄉村的海水淡化項目規模較大,大多是1萬噸/日及以上,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南方鄉村的海水淡化項目規模相對較小,多為千噸/日的規模,主要用于生活用水。
2017年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產水用途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海水淡化工藝來看,上海水處理設備海水淡化主要使用反滲透法和低溫多效法。2017年我國反滲透法設備海水淡化能力為81.36萬噸/日,低溫多效法設備海水淡化能力為36.92萬噸/日。
2017年我國各海水淡化工藝的海水淡化能力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海水淡化行業發展中的問題
1價格偏高,競爭力較低
海水淡化利息較高是相對于自來水價格而言的雖然水價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國家也在逐步放開水價市場,但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政策補貼下,國一直實行低水價政策。因此從經濟性上考慮,海水淡化水并不具備競爭優勢。進行市場化運作的海水淡化產業,需要擴大用戶群體發展產業規模,而就目前低水價的現狀而言,海水淡化產業的競爭力還較弱,高利息成為制約該產業發展的瓶頸。
2投資風險較高
海水淡化項目投資的特點是投資金額大、周期長、回報率低。建一個海水淡化廠動輒需要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投資。而國內尚缺乏健全的投資保證體制,國內從事海水淡化的企業大多是剛起步,缺乏管理大型海水淡化項目的經驗,往往無力承擔巨大的投資風險。
3大型項目建設水平較低
國海水淡化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攻關的繼續支持,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完成多個示范工程,但國內已建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仍然大部分采用國外技術。雖然國內很多大型國企、民企紛紛涉足熱法海水淡化領域,卻尚未形成合力,工程承攬、關鍵設備提供等方面與國外公司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四、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的建議
1通過政策、補貼等方式對海水利用產業進行扶持
應將海水利用的科學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列為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實行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對研發和產業化發展的投入,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針對海水淡化水成本較高的問題,可設立海水淡化水水價補貼機制,對符合要求的海水利用項目實行優惠的信貸和稅收政策。
沿海地方政府應鼓勵在新增用水供給中配置海水淡化水,節約淡水資源,防止海水淡化產能閑置與浪費。新建或在建沿海產業園區應規劃建設海水利用工程,實現園區內供水,節約慣例水資源。
2健全海水利用相關規范
應制定、公布國家海水利用技術、裝備、工程、原材料和供水規范以及其他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要求的海水利用技術和產品的國家規范。除國家規范以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也可以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與企業標準,使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更為健康有序。
3創新驅動、試點示范
堅持“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理念。鼓勵和建議各方力量積極開展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和工程創新,尤其支持和鼓勵開展原創性創新、全局性創新、系統性創新工作。建議:研究和應用海水淡化與新能源技術相結合的海水淡化工藝技術;研究和開發小型和模塊化海水淡化裝置。
堅持“試點先行、示范推動”工作方法。積極開展不同工藝路線、不同規模、不同用途的海水淡化工程項目的試點,對于幼稚的示范項目,要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各種合適的方式積極加以推廣。
- 上一篇:PPP項目規模堅持穩步增長 ,項目回報機制呈反向變化 2019/9/12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